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 ,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第一批录取。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系、部),25个研究所。现有49个本科专业,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8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央企与学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800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近1000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21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41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71人,在校学生268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230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近10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高端人才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60人。另外还聘请了120余位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逾200万册,校园网已经实现百兆桌面、千兆主干、核心支持万兆、全交换的网络结构。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内涵发展、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融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1项。建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河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4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2项。学校在2011年获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获批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长期坚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需要,瞄准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隧道施工新技术及环境控制、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TBM掘进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方向独具特色。近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空间探测工程等各级各类项目800多项,科研经费达7.5亿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一等奖35项。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设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国际交流中心。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合作培养、交流交换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目前招收培养MBA、BBA、汉语及工程领域的留学生。
学校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始终坚持“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近10年连续保持在96%以上,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6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92000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我校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经过60余年的风雨兼程和历史积淀,石家庄铁道大学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于一身,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写下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未来的征程上,学校将再接再厉谋发展,豪情满怀向未来,努力建成特色鲜明、河北一流、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
层次 | 专业分类 | 专业名称 |
本科 | 工学类 | 测绘工程专业 |
安全工程专业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
建筑学专业 | ||
车辆工程专业 | ||
工业设计专业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 ||
材料类专业 | ||
土木工程专业 | ||
交通运输类 | ||
教育技术学专业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
通信工程专业 | ||
自动化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
信息工程专业 | ||
计算机类专业 |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类专业 | |
金融学专业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
管理学类 | 物流管理专业 | |
电子商务专业 |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
工商管理类专业 | ||
市场营销专业 | ||
工程管理 | ||
法学类 | 法学 | |
理学类 | 应用物理学专业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 ||
文学类 | 英语专业 |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
艺术设计专业 |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 ||
环境设计专业 | ||
其它 | 经济学 | |
汉语言文学 | ||
英语 | ||
工商管理 | ||
材料 | ||
安全工程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电气信息 | ||
土木工程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公共事业管理 | ||
电子商务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车辆工程 | ||
建筑学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
测绘工程 | ||
工程力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应用物理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教育技术学 | ||
治安学 | ||
数字媒体技术 | ||
交通工程 | ||
市场营销 | ||
物流管理 |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教育管理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狠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市场开发,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有效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工作体系】
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院系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就业工作办公室。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深入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强化毕业生择业观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了招生、教学、管理及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和行业性单位,成立了董事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及科技合作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
【就业市场】
学校依托铁路行业优势,注重培养铁路建设与管理人才,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目前,已有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和铁道部部属十八家铁路运输局、大中城市地铁轨道公司等近百余家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主基地。学校每年向这些用人单位输送约70%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到河北和京津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列。
【管理服务】
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的作用,深化“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健全就业帮扶机制,通过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心理援助、组织就业政策咨询、发放就业困难补贴、优先推荐就业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学校建有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构建了通畅的就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5000余条。学校每年组织多次校园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邀请近600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80%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落实较为理想的就业单位。
【就业成效】
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6%以上。我校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两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被河北省教育厅首批命名为 “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6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世界企业500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70%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和70%的高级施工技术人员均毕业于我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学校被业界誉为 “铁军黄埔、铁建抗大”!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赞誉我校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2010~201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0%、98.89%、98.7%。
2012届本科毕业生2843人,就业人数2806人。其中本科生考取研究生474人,协议就业1989人,人事代理179人,灵活就业146人,公务员及基层就业项目18人。总就业率为98.7%。
【就业前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2020年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里程为1.6万公里,实现主干线客货分离。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2012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全国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预计能够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
联 系 人: 招生办
电 话: 0311-87935166
邮 箱: stdzb@stdu.edu.cn
院校网站: http://zs.stdu.edu.cn
院校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